出行旧金山/湾区 旧金山回国要求又变!10地入境最新政策汇总….. 通过 us24hours - 2021年9月8日 0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WhatsApp 9月2号,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发布最新通知,根据最新的官方要求:完全接种新冠疫苗的赴华人员需要在完全接种后的14天才能成功申请健康码。 在本文中,特别强调了完全接种。被不少人评价为是为了积极鼓励大家先接种在登机的说明。 http://www.chinaconsulatesf.org/chn/zytz/t1904191.htm 上个月,中美航班曾出现过互相限制的情况: 据悉,8月6日,中国通知美联航,因其7月21日从旧金山前往上海的五名乘客被检测呈COVID-19阳性,将对其实施制裁。 美国交通部表示,将在四个星期内将四家中国航空公司中的每家公司的单个中美航线上的运力上限设定为40%。受影响的航空公司包括: 中国国际航空、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和厦门航空 美联航表示,“很高兴看到(交通部)在这个重要市场上追求公平的行动。” 然而,8月返校季飞行最多的留学生受到的波及相当严重,不少人的票被临时取消,需要再次改签。 此外,来看最新的各地入境政策: 北京 14+7+7 从北京口岸入境后要集中隔离14天,后继续开展7天居家或集中隔离,期满后再进行7天健康监测。从国内其它口岸入境人员满21天方可进京,进京后不足7天健康监测。未满21天入京的补足7天居家或集中隔离+7天健康监测。 严格控制第三国人员在该地中转入境北京。 上海 14+7 如果目的地是上海的入境人员,14天隔离观察后,继续开展7天社区健康监测。另外,隔离期间要落实每天早晚两次自测体温,实行6次核酸检测!对经研判为重点关注对象的,适当增加核酸检测频次。 对目的地为苏浙皖三省的入境人员:“3+11”隔离转运措施。即在沪集中隔离 3 天后,闭环转运至当地,继续集中隔离 11 天。 浙江 14+7+7 所有入境人员实行“14+7+7”健康管理措施,即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和7天日常健康监测;在集中隔离期第1、4、7、10、14天,以及居家健康观察的2、7天,日常健康监测的第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江苏 14+14 入境人员实施“14+14”健康管理措施即: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满符合解除隔离条件的,继续严格实施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第2天(48小时后)、第14天开展核酸检测,2次检测均为阴性者,可以纳入常规管理。 广州 14+7 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隔离,如果不具备居家健康管理条件的,要在原集中隔离场所继续实施7天隔离。在入境后第1、7、14、21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集中隔离食宿费用自理。符合居家健康服务管理条件的,按相关规定执行。 以上措施具体以广州卫健委规定为准,广州隔离咨询电话:020-12345 深圳 14+7 实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管理,在入境时、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进行4次核酸检测,并纳入社区管控。对有较高风险国家旅居史的入境人员,将在第10天增加一次核酸检测。 湖北 14+14 在湖北入境的人员需要进行“14+14”的健康管理措施,即14天集中医学观察,期间进行2次核酸检测和1次抗体检测;集中医学隔离观察期满后再实施14天居家医学观察,期间进行2次核酸检测。 天津 14+7 严格执行“14+7”“铁桶般无缝管道式”科学管控,即实施14日集中隔离,并于入境“第1日”“第7日”及解除隔离前进行新冠病毒核酸和特异性抗体双重检测。 从国内其他口岸入境来津人员: (1) 在其他口岸隔离满 14 天解除隔离后来津人员,实施 7 日居家隔离。 (2) 入境超过 21 日且未满 28 日的来津人员,须提供抵津前 3 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厦门 14+7 含入境经福州、厦门、泉州机场中转出港的人员,无论是外国公民还是中国公民一视同仁,均在入境地实行14天集中医学观察。旅客在入境时进行1次核酸检测,并分别在集中医学观察第7天、第13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和一次血清抗体检测。 其中,目的地为福建的旅客,在解除14天集中医学观察后,仍需执行7天居家医学观察,在第7天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目的地非福建的中转旅客,需尽快安排好后续离闽行程。 四川 14 根据2021年4月2日四川人民政府官网消息:1、对从四川省口岸入境人员实施14天集中隔离措施。2、集中隔离期间第1、7、14天完成鼻咽拭子核酸检测。 其中第14天核酸检测应至少采用2种试剂平行验证(原则上由不同检测机构开展),并进行1次抗体检测(已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不进行抗体检测;已进行抗体检测的,其结果不作为医疗筛查和诊断依据。 各位有计划回国的亲,需要时刻关注降落城市和自己目的地城市的最新政策,按要求执行。 祝所有人都能 顺利登机! 平安到家! 编辑 |Xin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